乐虎游戏

新闻中心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我国材料测试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材料测试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15-06-11   点击次数:860次


一、测试服务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动,测试服务业发展迎来机遇。测试服务业在质量提升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以数据信息流服务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日渐突出,以测试手段变革对学科发展的引导作用日益显著。针对测试服务业的发展与改革,国家政策已多年形成连续聚焦,自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检测服务业列入高技术服务业开始,近几年每年国家都发布相关文件对行业发展进行指导。

2014年度国家政策指导尤为密集,为历年所罕见。截至2014年10月,国务院先后8次在公开文件中从机构改革、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优惠性政策等角度对检测行业的改革发展提出指导与要求。市场方面,测试服务业市场依然保持活跃。在经济低位盘整的大背景下,市场检测服务业的增长率为11.2%,市场规模达到8486亿元;机构发展方面,国外机构在我国发展迅猛,SGS、Intertek等*在我国均有新设分支机构,国外机构的扩张加强了竞争;行业规模方面,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测试服务业已呈现出一定规模,目前在国家认监委实验室登记备案的检测检测机构超过2.5万家。

我国检测机构数量庞大但行业整体有序程度低,呈现出多、小、散、行业自律性不强的现象。一是数量多,规模小。测试机构种类有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测试服务和独立的第三方测试服务,非独立法人的机构类型众多;但整体规模较小,业务规模差异极大,在实验室2.5万家实验室中超过平均业务规模的仅占总数的5%。二是分布分散,竞争重复。从领域上看,涵盖质监、农业、卫生和出入境检疫等多个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在基础检测能力方面重复较明显。由于长期受政策和体制机制限制,市场化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在经营机制、资本、品牌、服务、管理等方面与水平差距较大。服务方式以单项服务为主,集成综合服务刚起步,难以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三是管理体系复杂,市场竞争缺乏自律。在行业管理方面,检测机构呈现多头管理,造成行业整体运行纷繁复杂,行业管理主体不明显,协调困难。在市场方面,强制性业务、竞争性业务、自愿性业务交叉,定价体系透明度,竞争缺乏规范,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部分机构为竞争业务放弃公正独立性,甚至出现造假违法事件。

二、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材料测试服务业的范围和定义尚无明确界定和准确定义。材料测试服务业,在广义上是指以材料测试服务机构为主体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从材料性能来说,典型的材料测试分为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按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按使用特性分,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应用领域分,分为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从材料测试服务业覆盖的范围,既包括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钢铁材料、工业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等传统材料,也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也包括上下游与材料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矿产品测试、建工测试等。

根据国家认监委2013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整理,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材料检测机构共有10672家,占全部检测机构总数的43.08%;从业人员45.46万人,占全部检测机构总人员的58.75%;仪器设备累计221.21万台套,占全部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量的67.73%;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近1367亿元,占部检测机构设备总额的59.36%;实验室面积1651.46万m2,占全部检测机构实验室总面积的37.79%。2013年,材料检测机构共承担检测业务1.50亿次,收入631.88亿元。各占全部检测机构的50%和41.21%。

以上数据表明,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资源配置,还是从业务量及收入方面看,材料检测已成为检测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材料测试机构类型来看,全国材料测试类检测机构中国有机构占主体地位,国有或集体所有机构有8896家,占总数的83.4%,私人、合资及外资企业1776家,占总数的16.6%。

其中非独立法人单位1968家,独立法人单位8704家。在独立法人单位中企业单位6512家,事业单位2192家。

在检测收入方面,全国材料检测机构检测收入达631.88亿元以上,其中行政执法报告1638.84万份,收入38.71亿元,;社会委托报告1.12亿份,收入548.75亿元;司法鉴定报告44.53万份,收入5.06亿元;其他报告722.15万份,收入39.36亿元。

在全国材料测试机构中,私人企业收入101.71亿元,承担任务3033.23万次;合资及外资企业收入96.43亿元,承担任务2102.79万次;国有或集体所有机构收入433.74亿元,承担任务8463.98万次。

材料测试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整体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接近一半,具体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22.25万人,占总人数的48.8%;专科学历21.89万人,占总人数48.1%。技术职称人员5.90万人,具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1.60万人,获得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11.56万人,其他技术职称有14.76万人。从事管理工作的有6.70万人,支撑辅助工作人员有8.58万人,从事检测工作的有28.64万人。

仪器设备是检测机构从事生产服务的必要工具,是衡量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整理数据获得,全国材料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221.21万台(套),价值1367.02亿元。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从仪器设备的分布情况,可以侧面看出我国材料测试机构规模较小的特点。

从材料检测机构区域分布看,材料检测机构的地区分布与我国目前产业活动与经济活动相对应,呈现东多西少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

三、材料测试服务业市场的变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测试服务业的市场正处在剧烈变化过程中。市场驱动力正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和产业需求主导。整体看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但由于参与者增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而网络化带来市场的变化与我国在贸易中市场地位的变化,给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的机遇。

1.政府性业务明显减少

近年来,我国政府性业务日趋减少。减少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3类。

一是政府监控类业务取消。以出境商品检验检疫为例,国家质监总局和海关总署对进出境商品目录进行调整,将原出口1507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即不实施出口法检),涉及化工、汽车配件、纺织品行业、五金业、电子及电子设备等行业。减少的法检商品种类共涉及1 008.6万批次、货值4463.6亿美元,减少相关检测费用超过百亿。

二是简政放权。如北京市曾经实行建筑工程材料备案制度。指建筑工程材料的生产企业或销售代理商向相关部门对进入北京行政区域内市场的建筑材料进行备案管理。备案企业在提供相关企业工商登记信息的同时需要出示北京市第三方检测机构出示的产品报告作为辅助材料。随着简政放权工作的逐步落实,备案制度先简化为关键材料备案,后简化为告知性备案,zui终于2013年9月份后取消备案。

三是临时性补贴到期截止,引起相关支撑性检测业务减少。为了拉动内需,曾经政府出台了多项类似与家电下乡,车辆下乡等临时性补贴政策,带来了大量的质量控制,能效评估与资格审查等相关的检测业务需求,在拉动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检测业务市场。目前拉动产业发展的方式,由补贴性政策转向了减免相关税费。各种补贴政策基本不再延续,相关的支撑性检测需求也告一段落。

2.打破垄断,跨领域业务增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政府要管好自己的手,“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检测机构分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形态以国有性质为主,检测认证行业条块分割现象明显,政府的“有形之手"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纵向上,部门系统划分明显;横向上,以行政区域划分的垄断成为历史问题。从近1年的发展看,非背景的企业屡屡获得石油、电力、铁路、公路等较封闭系统的检测业务,多个行政区域以国家资质取代原有地方资质,打开了检测服务的地方市场。

3.经济结构升级,技术服务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产业发展方向开始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产业结构的主体已经开始由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转向低能耗、益的服务业。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市场环境的改善,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与科技服务业紧密关联的3大要素则开启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市场。材料检测服务业作为前沿性和先导性的产业也感受到了企业需求的变化。从市场上看,企业对技术型检测与解决方案的咨询数量大幅增加。检测机构的原有客户企业也在单一检测的需求上提出综合性技术服务与更复杂的检测业务要求。在科技项目方面,侧重研发与分析的横向课题业务有所增加,技术性业务收入也增长明显。

4.检测服务参与方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材料测试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迅速,一直为相关产业各方所关注。由于材料测试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行业参与者的数量也增长迅速。增长zui多的参与者来自于机构改革释放出来的系统内各检测机构。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布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质检系统内检测机构整合进入实质阶段。以往以任务为主的大量政府类和事业类检测机构将直接进入市场,成为检测市场的参与者与竞争者。其次,仪器生产厂商作为检测机构生产工具的提供者与测试行业有着天然的。仪器公司也开始进军检验检测服务市场。随着国内检测机构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内仪器生产厂商也加快了跨领域服务的步伐。zui后,外资机构也在以各种方式加速进入中国。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国内机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国外机构的发展力度。

5.信息平台增多,市场反应更加快捷

我国的检测市场响应速度一直广遭诟病。行业内不乏一家企业为寻找能提供相应服务的测试机构花费3个月时间的案例。而检测机构也经常为无法获得有效的市场发展趋势信息而不敢投资人员和设备,从而限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困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与检测业务的进一步融合,我国依托各种资源诞生的信息平台大量出现,正在以网络形式活化检测服务市场。

6.我国贸易结构变化衍生出中长期潜在增长点

在上一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出口和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属于出口主导型经济。目前,外需主导型经济正迅速转变成内需主导型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调整外交、外贸战略,调整贸易结构。而在2014年APEC会议中提出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正是这种深层次经济变化的外现,标志着中国的资本辐射、产能辐射、资源获取和区域外贸主导权的新模式已逐渐确立。在这种新形势下,外贸要对贸易服务链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代表标准、质量、品牌的测试服务业正是贸易支撑链条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新时代带来了一个新的测试服务业市场,同时也给予了我国测试机构发展的一个新机遇。SGS等跨国公司的崛起除了长期积累的历史底蕴、现代化管理制度等优势,更是因为其代表西方巨大的买方市场。而中国正急需公正、、现代化检测机构的出现以维护中国的买方市场利益,并以符合规则的方式体现中国的话语权。

四、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趋势

1.2014年测试服务业步入深化改革元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重新开启了我国深化改革的大门。2014年,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元年,政府通过创造新的“制度红利",旨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测试服务业紧随国家的改革步伐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测试服务产业呈集约化发展

针对我国测试服务业国有以及民营测试服务机构规模普遍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了深化改革的发展道路。文件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检验检测认证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进一步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在宏观文件的指导下,质检系统内机构先行一步,各省质检机构结合实际,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各种整合尝试,20省份的质检机构都进行了相关布局。企业方面,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整合质检总局所属31个评审中心,整体转企改制,并入中检集团;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I)成为了集约化发展的,收购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及西安东仪综合技术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股权,进一步拓宽了测试服务领域;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简称CTC)走在了集约化发展的前列,加速了全国业务布局的完善。

(2)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千字篇幅勾勒了新一轮国企改革路线图,其中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改革亮点和重头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检测机构苏州电科院为例,其前身为江苏省高低压电器及日用电器归口研究所,改制为企业之后于2011年5月上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QC")是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被多国政府和多个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隶属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在外展的历程中有丰富与其他机构合资建立公司的经验。例如CQC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资成立北京中认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SAI集团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材料领域的检测机构中也不缺乏类似探索者。北京材料分析测试联盟国有企业成员单位中,超过2/3讨论或制定了相关机构改革及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案。其中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检测中心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的方案中,明确提出管理团队参股持股的理念。目前该改制改革方案已经入实质审批报备阶段。

(3)改革示范区浮现,探索制度变革

为加速产业发展,上海市在闸北区建立全国*“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打造*检验检测产业“自贸区"。同时,广州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不仅于此,上海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行业制度变革。在上海自贸区,第三方检验机构使用与监管新制度,一是放宽审批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包括自然人及从事内贸检验鉴定业务不满3年的机构,均可在自贸试验区内申请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二是以第三方检验机构自愿申请、社会公示和退出机制为管理手段,通过监督抽查、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等手段,强化对被采信结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三是按照“合格假定+责任追究"的宏观质量安全监管思路,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参与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工作。另外还有推行进口工业产品分类监管的新制度以及在特殊区域危化品管理新模式方面有两项新政。这些制度未来在全国检测检验认证领域的推广与施行,给检验检测认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更多的市场机会,亦代表了检验检测认证领域未来开拓市场方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只有增强公信力与技术实力,才能有机会参与新的市场竞争。

2.支撑产业发展,材料测试服务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材料测试服务业检验认证呈一体化发展趋势。作为现代高技术服务业,检验、认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鼓励检验认证“一体化"模式是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目前,国内已有自主发展的检验认证机构、检验机构与认证机构共同投资组建一体化机构,以及检验机构收购认证机构形成一体化机构等。

材料测试服务向检测仪器研制应用拓展成为常态。测试人员作为仪器的使用者与仪器的发展具有深度融合的伴生关系。材料测试人员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仪器应用经验,而很多仪器的优化与改善正是以这些经验与需求为起点。同时,材料领域进行前沿材料研发测试的科研人员自行开发检测仪器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常规方式,完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原理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研制、应用示范"全链条的检测仪器研制应用评价成为了测试服务业拓展的一项新的服务内容。

新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材料测试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综合化发展要求:一方面,高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材料分析检测技术中的科学仪器装备、测试条件与方法以及检测评价标准与标准物质研制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促使材料测试服务业的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向材料检测仪器装备研制、材料检测评价标准制定以及材料计量标准物质研制进行深度拓展;另一方面,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建筑、交通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材料检测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和规模不断在扩大,如生物学、医学、信息学等。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迫切需要材料测试服务业提供基于的角度,从点对点解决客户的个别技术需求到覆盖客户所在单位整体的一站式服务。

五、对我国材料测试服务业的发展建议

1.推动材料检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链优化整合

目前我国很多检测机构明显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人物,规模普遍偏小,不少企业属低水平重复建设,机构运营方式和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功能雷同,检测服务能力不齐全,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链互补性不强,无法满足检测服务市场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我国测试服务应以大型检测机构为,积极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模式,形成政府、科研、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2.进一步落实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配套政策

测试服务业特别是材料测试服务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之一,要推进测试服务业市场化的进程,积极支持第3方测试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的测试服务机构,但是目前还缺少具体可操作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一是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方向明确,但缺乏细节法规及配套人、财、物安置办法。缺乏鼓励扶持系统内与系统外融合办法,避免单纯的物理整合。二是混合所有制需求突出,但地方国有资产核算办法不够清晰完善,国有资本的进退和补充机制还在探索过程中。三是检测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中,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及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法案有待完善。四是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扶持政策虽已颁布,但由于检测行业的轻资产等特性,亟待专门的认定办法出台。

3.建立推广职业人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检测机构逐渐建立现代企业结构,多数机构引用了董事会、监事会及执行总等负责制度,实现了事业机构向企业和企业向混合所有制的改变。但在现有的职能及权力与*现代企业化的职业人尚有差距。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检测认证机构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国家及人民生产生活安全与健康,而行业检测中心或国家中心更多定位是为了配合国家科研开发及行业发展需要,因此业务资源或源自于国家行政指令,具有明显行政管理特征,或者做为科研项目的辅助机构而存在。在机构进行现代化企业改制后,仍沿袭着体制惯性。机构决策高管职位多为调动、调配等行政人事安排,同时国有机构内部市场配置高管人才资源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因此,需要建立依存于相应配套的市场竞争与制度,保障人作为企业经营者的身份市场属性。用制度体系来管理人,确保职业人规范化,以确保混合所有制检测机构沿着第三方的道路健康发展。

4.完善测试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行业公信力

公信力是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根基,机构应自主开展质量诚信管理,开展并实施质量诚信规范,保持公信力。检测机构也应紧随国家部署,借着诚信社会建立的机遇,加强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只有不断增强性和公信力,才能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服务,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多维度、市场化发展

创新驱动战略是时代的主旋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应从多维度多渠道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增强竞争力适应市场化发展。

一是延伸核心业务服务半径,完善成套服务体系。掌握行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深度服务,是对行业提升服务水平zui基本要求:紧跟新标准、新技术、新趋势,形成系统应对方案;掌握技术动态,提供深度服务解决方案。

二提供产业链延伸的服务,深化与企业共生关系,加强产业支撑能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为企业产品完成检验检测报告服务同时,加强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检测检验业务需求,加强技术信息交流,协助企业提高测试技术及实验室管理水平。培育检测机构实验室建设能力,培训能力,前沿动态技术跟踪能力,质量控制服务能力,为企业开展深度服务。

三是加强信息化程度,布局集成服务,完善检验检测行业生态体系。提高检测检验认证机构内部信息化程度,利用互联网革命,参与电商业务。鉴于检测检验对于样品的要求千差万别,检测机构开展O2O业务存在一定困难,但机构应积极参与电商业务。在传统的利用电商平台提供业务宣传展示的基础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还可参与电商业务后端的验厂服务,验货服务以及电商后台质检服务等。




乐虎游戏 乐虎游戏 乐虎·lehu[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乐虎·lehu【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乐虎·lehu「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乐虎·lehu(游戏)官方网站 乐虎·lehu(游戏)官方网站 乐虎-lehu_乐虎游戏唯一官方网站